现代农业园区范例6篇_斯诺克直播178_直播_视频直播_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直播-178直播

斯诺克直播178

现代农业园区范例6篇
发表时间:2023-09-19      来源:斯诺克直播178     字体:【

  一、坚持三大理念,明确园区发展趋势。一是坚持统筹布局理念。按照城乡一体化和突出区域主体功能的要求,考虑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产业体系等因素,在全市规划布局2个产业带、3个省级农业园区、10个常州市级农业园区、20个金坛市级农业园区、30个现代农业示范村,整体推进畜禽、水产、茶叶、水芹、食用菌、红香芋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集中连片开发,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点、线、面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坚持规划统领理念。按照争创省、常州市级农业园区的标准,科学制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园区建设主要指标、主攻方向和建设标准。目前16个园区总体规划基本到位,确保了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坚持基础先行理念。针对农业园区地处偏避、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办法,加大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环境整改治理的投入,全市重点园区基本达到了排灌方便、道路畅通、用电便捷、环境优良、现代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大范围的应用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标准档次和承载能力。

  二、提升三大水平,增强园区发展能力。一是提升农业经营产业化水平。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引进并培大培强一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提高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消化能力、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全市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现已发展到48家,其中省级5家,年销售超40亿元,年出口4500多万美元,成为农业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加强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组织领办、鼓励农村能人带头领办、发动农技部门牵头领办、号召基层组织示范领办等途径,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多家,成员2.45万户,辐射带动75%的农民,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农民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园区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提升农业产品品牌化水平。牢固树立“品牌出效益”意识,积极引导园区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参与质量认证,创建名牌农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先后建成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0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拥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金坛雀舌”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共用品牌价值40强。三是提升农业功能多样化水平。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特色地域文化,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长荡湖湖鲜美食节、儒林水城、渔业博览馆、农林科技示范基地等一批农展节庆和农业景点,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走进农村、体验生活,较好地发挥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三、构筑三大平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一是构筑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快速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专门注册投资的金额2000万元组建“江东福地”上阮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来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园区建设,将农业贷款重点投向入园各类经营主体,为园区建设提供金融保障。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突破口,先后引进各类农业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超20亿元,现在农业园区已成为外资、民资、工商资本等各类资本竞相入驻并获得丰厚回报的首选地之一。二是构筑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地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引导和支持省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农业园区建设,与省民盟联合主办三届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建有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工作站和6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解决了一批农业生产难题,对接了一批科研项目,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格外的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做到农业园区建设到哪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就推广应用到哪里,共培育各类科技示范户4550个,辐射带动周边9万农户,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重点提升先进农业设施的推广应用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到78%,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的2万平方米玻璃智能日光温室和薄膜温室成为园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是构筑土地流转平台。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民转移就业的机遇,依托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积极地推进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的土地流转,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累计流转土地20万亩,推动了土地向园区内项目业主有序流转,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为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做到“五有”即“布局有总体设计、管理有专门机构、运行有动力机制、生产有原料基地、经营有多元主体”,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的技术的示范区,产业融合、精准扶贫的试验区,全面加快全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坚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积极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坚持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坚持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鼓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科研推广机构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坚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利用好节水工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使之成为节水农业的样板区、生态农业的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与引导发展相结合。挖掘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并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主体,扩大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增值利益收益。

  努力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新技术展示窗口、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典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园区“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占园区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园区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显著提升,经营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明显提高。一是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依托综合开发,定位精准扶贫,打造主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力扶持初步具备基础条件的园区,全力规划推进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国家公园。二是打造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发挥地理优势,打造集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园、特色果品采摘园。三是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依托当地优势建设特色示范园、文化园、蔬菜、花卉、苗木等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四是打造现代特色养殖园。建成牧场和饲用玉米精品园区。

  1.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建设期限、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园区规划编制要确保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道路交互与通行、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规划相衔接,符合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Y构布局,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重点抓好万亩以上园区规划建设。要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高标准制定各自的具体可行的园区规划。要培育特色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发挥产业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乳业、蔬菜、林果、中药材、苗木、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夯实园区发展的基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发展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加强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等配套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加销游一体化水平。经济学家邹恒甫、吴敬琏、刘劲哲、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提出:要加快品牌建设。实施园区品牌提升战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园区“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80%。支持园区争创市级、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整合特色产业品牌资源,培育一批具有行唐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

  2.推动产业融合。一是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加快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若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重点推进与银泰农业集团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土地整治、储运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休闲养生地、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公益扶贫事业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以国家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大投资力度,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民俗风情等作为园区发展的突破点,建设农林种植、农副产品经营和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多业态农业园区;四是以建设经济林果基地、现代农业设施大棚、生猪产业化规模养殖、中药材基地、观光采摘长廊、特种养殖观光园等为内容为重点,推动高科技农业种植、产品加工销售和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3.夯实基础设施。一是统筹规划生产设施,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园区;二是整合农林畜牧业、水务、国土、扶贫、农开、城建、网通、电力、交通、文教等方面的资金,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生产需要;三是对万亩以上的园区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网、通讯、通暖、通气建设排污和雨水收集管网,实施土地平整;四是结合现代设施农业的需要和现有水利设施,紧扣园区水利现代化的目标,科学制定水利设施建设专题规划,全面配套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全域水系贯通,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五是在主要交通节点,制作安装园区引导标识牌和园内道路识别指示牌。标识牌和指示牌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具有园区特色和一定文化底蕴;六是对园内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工程,按照“树种适宜,统一标准、整齐美观”的标准要求,形成绿化带。

  经济学家文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大力扶持园区建设。要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多渠道增加现代农业园区投入。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支持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工作倾斜。经济学家张五常、钱颖一、刘劲哲、、林毅夫认为:要进一步规范现代农业投资公司管理,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力度,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按照渠道不变、使用方向不变、集中向重点区域投放的原则,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工作,成立行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管委会主任,农工委、农林畜牧局、财政局、发改局、水务局、农机局、农财局、农开办、国土局、规划局一把手和各乡镇、开发区乡镇长、主任为成员,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林畜牧局,由农林畜牧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流转土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项目把关布局、统一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机构建设、落实专职在编的行政管理人员,健全领导包抓以上园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2.完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农业部门及各乡镇专项工作考核和园区项目综合考核。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将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科学实用的政策措施,综合各方资金和扶贫资金,多出真招实招。经济学家刘彦海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4.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媒体、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性,营造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发现、培育一批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好典型,好例子,认真总结提升,加强观摩交流,多元参与,广泛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刘艳军.关于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J].现代农机,2016(2):15-17.

  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借鉴工业园区的经营理念,依托园区这一重要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安康市立足秦巴山区特点,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创新机制,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科学规划,主攻产业,完善政策,健全机构,夯实责任,培育业主,加快土地流转,落实关键措施,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使全市现代农业稳步快速发展。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经济相对落后、自然条件较差。农业主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立足实际,谋划发展,狠抓园区规划、市场主体、土地流转、配套服务、包抓责任5个落实;突出畜牧养殖、设施蔬菜、富硒粮油、特色瓜果、休闲农业5大产业;全力推进工作重心到园区、技术人员驻园区、项目聚合到园区、干部成长在园区5项工作。几年来,建成了一批优势产业积聚、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市现代农业稳步快速发展。

  1.1 投资热情高涨,发展势头强劲 全市规划建设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57个(其中省级20个、市级91个、县级146个),规划面积5.55万hm2,建成面积1.43万hm2,辐射带动1.79万hm2,全市已启动建设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4个。

  1.2 加快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增收 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共流转土地0.93万hm2,安置农民就业8 200人,园区培训农民5.1万人,带动农民13.2万人,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729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 720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 686元。

  1.3 形成了一批精品园区 辖区内汉滨阳晨、健民、鸿盛现代农业园区,汉阴城关五一、绿硒现代农业园区,石泉池河、明星现代农业园区等已初具规模,汉滨区跻身1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列,园区示范效应初显。全市已形成“市有示范带、县有示范园、镇有示范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4 农产品认证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品种16个,覆盖面积0.8万hm2;认证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3个;拥有1个省级名牌,6个市级名牌;7个品牌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保护。

  2.1 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园区存在着生产道路较差、电力设施不到位、排水除涝不通畅等问题。汉滨区河西宇通蔬菜合作社园区,近两年均因排水不畅造成内涝受灾,损失较大,尤其是大棚内滴灌设施不配套,常用拉软皮管大水漫灌,设施效应未能很好发挥。

  2.2 规模小,建园标准低 受资金、观念等影响,大部分园区还停留在初级发展水平。园区规模较小,大多在6.69hm2左右,66.67hm2以上的很少,且生产单位分散,存在着布局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规模效应不明显。

  2.3 科技含量较低 机械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输出多为初级产品,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表现在“三少三低”,即:高标准园区少、品牌少、精品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

  2.4 资金投入不足 安康市经济基础薄弱、园区建设多靠项目支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融资压力大。农业园区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设施园区投入均在2万元/667m2以上。受贷款风险评估机制制约,农业园区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制约了园区发展壮大。

  2.5 品种布局不合理 据调查,有的园区定位模糊,小而全、零而散;有的在品种上追求洋、新、奇、特。往往没有考虑技术、市场和生态是否适应。在具体生产中,失地农民变为职业农民,仅仅是身份转变,没有从技术、技能、意识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有的园区恢复到大锅饭时代的管理模式,导致效率低、效益差。

  3.1 科学规划,精心实施 园区规划要理念超前、设计科学、主线突出、要素聚集、功能齐全、责任明确、机构健全。园区业主要按照设计方案高标准实施,在精品、亮点上做文章。功能上分核心区和辐射区,布局上既要有新优特品种展示区,还要根据园区实际,结合市场、技术、人力、资金等因素,发展市场需要、投入少、回报高的品种。

  3.2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多方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方力量及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加快改善农业设施装备,逐步提高设施农业在高效农业中的比重。同时组织技术推广单位在园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现代化水平。

  3.3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一方面,把园区作为农业科技的“孵化器”。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共建、技术入股,参与园区建设。另一方面,把园区作为农业科技的“转化区”。鼓励园区通过多途径,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使各项农业科技在园区得到最大程度的转化;发挥园区生产相对集中、技术普及相对较快、生产管理相对规范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把园区打造成标准化生产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3.4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先导作用,通过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等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通过创新机制,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农业领域,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让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3.5 加大培养职业农民队伍力度 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基础上,着重培育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在传统农业和高效农业领域,普遍展开的“菜单式”培训,不仅以整村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培训为主,还要根据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需求,面向有一定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晓政策、建组织、讲文明”的职业农民队伍,解决“地谁来种”、“猪谁来养”“农业靠谁来发展”的问题。

  3.6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进一步加大农业“三证”认证力度,加快省级名牌、市级特色品牌产品的创建进程,促进以茶叶、蚕桑、魔芋、中药材、食用菌、生态鱼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升级改造步伐,使石泉蚕桑、岚皋魔芋、富硒茶叶、瀛湖生态鱼等优势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相对发达地区比,在资金、技术、物流、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过程中,一定要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因地制宜,由小及大,找准适合山区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之路;同时深挖园区内部潜力,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升园区的自我生存能力。

  [1]吴亚荣,邱明强,王成兵.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29-330.

  [2]陆从萍,李文昌.加快园区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11(8):41-42.

  [3]卜善祥,郑敏.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8):12-14.

  作为“农业科技+农业公园”的最理想模式,国家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是农学、林学、牧学、水产学、农业经济学、生态学、民俗学、旅游学以及风景园林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但又不同于城市公园,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比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和农民民俗观光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模式更高级,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国家农业公园,类似台湾生态旅游区一样,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国家农业公园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系综合利用。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中国农业公园”合作创建,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与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亚太农村社区发展促进会等发起。

  国家农业公园,在规划建设面积上一般规模较大,如广西“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包括10个行政村,辖人口3.26万人。该园区以“两区同建、全城5A、国际慢城”为理念,从“山水田林路、一产两产三产、生产生活生态、创意科技人文”多个维度规划建设,力争“现代特色农业出彩、新型城镇化出彩、农村综合改革出彩、农村生态环境出彩、农民幸福生活出彩”等“五个出彩”,目前已建成农业高科技展示馆、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科技示范园、生态餐厅、森林公园、圆之源、荷塘月色、中国南药园、隆平高科援外实训基地等项目。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特色林果、粮食、南药、果蔬为重点,明确“健康食品生产、科技示范推广、休闲体验旅游、都市绿色空间、城乡产业融合、乡村文化再造、生态宜居宜业”的功能定位,确定了“一核三区多园”的总体布局以及重点项目的“1+5+N”结构。2015年,广西“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获得: “中国农业公园”、“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一般位于郊区周围有着广阔的农田和良好的自然景观曰作为现代农业园区会展中心科研用房及综合办公建筑是园区内最基本的配套建筑其所处的环境既不是建筑林立的市区也并非原始自然的村落而是农业园区中以大量农业设施与露地种植为背景的现代农业大地景观中的活跃元素

  作为农业园区中的活跃元素配套建筑的风貌和内涵是园区特色风貌的重要表现载体因此充分挖掘地域民俗文化塑造具有现代农业园区形象的建筑风貌是此类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同时为兼顾农业园区的观光功能打造与周边大地景观互融并成为农业景观中有一定观赏性的人造景观是对此类配套建筑的设计定位

  会展中心是该园区对外的主要建筑前广场是会展中心室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从会展中心及其前广场的形态入手使前广场既能与城市界面良好交接又能形成具有欢迎态势和聚集人气的室外展示和集散广场同时会展中心建筑在形态上既要能成为前广场的主体建筑又能在空间上与后部的特色温室形成良好呼应并能使两侧的温室塔和生态餐厅融入前广场起到统领的作用形成有核心与秩序感的园区形象平面设计上根据场地条件和建筑功能需要分为5个展厅位于中部偏东的4号展厅设有会务管理业务洽谈及配套服务用房每个展厅需要的设备用房利用夹层单独设置方便各展厅的独立使用并满足不同要求各展厅间侧面以张拉膜覆盖的通道连接既为通往北部的特色温室留出了通道空间又加强了各展厅间的联系图1在建筑风格的塑造上首先从宁夏地域文化出发将建筑中的符号进行提炼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序列廊架作为建筑与室外广场之间的过渡空间与展厅间的张拉膜下的通道空间一并形成建筑的灰空间既可引导参会人流又可丰富空间层次同时在具有配套管理洽谈功能的4号馆前设置了超大尺度的电子显示屏利用纵跨建筑的钢结构格删作为其背景构件打破了超长尺度下单层建筑平淡的天际线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气势恢宏韵律中又不失变化的会展建筑也成为园区在高架高速公路上快速观览的一座重要建筑。

  为了保证园区内持续的科研支撑在科研开发区内设置科研楼并成立野西北宁夏设施农业产业研究示范中心冶综合办公楼位于园区东北部现有水塘北边较为安静的区域围墙北侧即为开阔的田野场地地势平缓用地宽松对建筑的布局形态限制较小结合建筑的多种功能要求和所处的外部环境该建筑的风格定位为运用简洁的造型朴素的材料塑造现代设施园艺科研大楼的风貌首先在总图设计中采取院落式的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室外空间互相渗透融合并在环境配置上尽量利用农业的手段作为绿化的主题使室内外功能互补并且从地面种植延伸到屋顶绿化图根据现代农业的试验研究需求设置了相应的标准实验室植物工厂组培室等在西北地区示范和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平面功能组织上遵从不同科研空间的使用要求进行分区分层处理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便捷高效在形体的塑造上用最简洁的矩形体块穿插关系太阳能板的嵌入窗口侧边色彩的组合创造出清新淡雅的农业科研建筑新形象结合西侧室外疏散楼梯将企业标志融入建筑造型并寓意科技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点名了建筑的主题和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丰富了建筑的内涵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本质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其配置方式从根本上讲,可分为两种:一是市场行为,一是政府行为。一般认为市场行为的效率要高于政府行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只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才进行干预。然而,在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下面简称“示范园区”)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状况做调研时,笔者发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但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甚至是土地流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埔里大洋示范园区所涉及的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面积在芗城区是最大的,有代表性。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有埔里、洪坑、仙都三个村,这三个村的基本情况如下表(2000年数据)。这三个村属于较典型的农业村,出外打工的人员少,大部分劳力都在家种田,土地经营方式多为分散式家庭承包。

  示范园区原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稻—菜—果、蕉—稻—菜—蔗轮间作区,耕地面积2034亩。其中水稻120亩,占5.9%,蔬菜380亩,占18.7%,甘蔗110亩,占5.4%,香蕉714亩,占35.1%,水果710亩,占34.9%(含柑桔、龙眼、蜜柚、荔枝等)。示范园区的田块呈梯田式排列,面积小且规格不一,肥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低,配套设施不齐全,土地的市场价值很低。示范园区地处芗城区西北郊,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且寒害轻微,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区内分布有埔里、布坑两座水库,水质良好。

  政府介入前,在分散式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具有风险规避意识的单个农户和过于细小的土地结合,一方面维持食物自给,一方面直接面对庞大的市场寻求货币收入,日益感受到农产品销售难、市场通道不畅的压力。这可以从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分析。

  关于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在某一些程度上可看作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单个农户在面对庞大的市场时,只能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农民的收入与价格紧密相关。而农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价格波动较大。以漳州市为例,近几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厉害,而且大部分时间处于低价位状态。如香蕉,低的时候0.2元/斤都不一定有人要,高的时候能达到近1元/斤,平均就是0.5元/斤左右;柑桔的价格波动也很厉害,低的时候只有几分钱一斤。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主导的市场行情报价均衡一旦失衡,农户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农户只能通过你自己的供需状况做出有限范围内的调整,并且由于农户掌握的信息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动,在供给方面存在着时滞,造成“蛛网效应”在真实的生活中屡试不爽。因此,如果要单靠市场行情报价机制来调节农产品的供给,农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关于要素市场。这里的要素指的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从上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中可看出,平均一个劳动力要负责耕地2亩左右。按照优劣搭配的原则,一个家庭分配到户的责任田可能会很分散,那么2亩地的劳动量对于一个劳动力来说也许强度非常大,但是收益相对来说却较低。埔里村一位农民说:“在流转之前,村里分配到户的责任田,按优劣搭配的原则,我们家的责任田共有9块,分散在村子的四周。如果要施肥、喷农药什么的,就得骑自行车,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3点多才能弄完,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土地资源表面上看来稀缺(三个村平均人均耕地面积1亩左右),但由于单个农户投入限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和积累机制,土地的市场价值很低。总的说就是土地生产效率低。由于单纯的种植业并不能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农户的储蓄率较城市要低得多,农户没有有效的积累机制,因此可用于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所以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中,资本是最稀缺的。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基础结构(小农经营)的简单和脆弱使得农民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很大。

  正是注意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困难,1999年7月,天宝镇政府联合各村组织启动了“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希望能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为解决以上问题探索一条新的途径。该示范园区采用了“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形式,主要作法是:由天宝镇政府、各村组织协调,以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货币或产量形式),向农民租回承包地,经过土地连片开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后,再向经营大户发包,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和花果生产区。

  (1)土地返租。埔里大洋的田块呈梯田式排列,面积小且规格不一,因此要进行大范围平整。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到用地、青苗赔补和土地返租等问题,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①用地方面:开展土地整理,需要修建田间道路、排灌设施等配套设施,要动用土地,该部分面积由土地整理后增加地有效面积来弥补,不足部分由受益田块平摊;有涨出部分,按比例安排给各村掌握使用;镇、村对土地动用实行赔青、租用的办法处理。②青苗赔补:需要赔补的青苗面积约为1000亩,镇、村工作组实地评估,确定等级给予赔偿。水果赔青按照实行最高限价、分成四个等级进行:香蕉每株20元(16元、10元、4元),柑桔、龙眼每棵100元(80元、50元、20元),柚子每棵150元(110元、70元、30元);蔬菜在收获后再整理或按实地评估赔补。动用资金约60万元。③土地返租:按照土地使用权流转原则,为了兼顾集体、农民利益,根据当地实际,由镇、村向农民成片租回,镇、村逐年支付租金,租金每年600元/亩或稻谷2000斤,以时价折合成人民币支付,由农民自由选择。如果标包有盈利,视情况适当分配红利。土地返租时拿出工作底册,按分田到户时的面积赔补,并由镇政府与农户挨户签订《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协议书》。首期共返租500亩,涉及三个村共380户农户,其中埔里58户共75亩,仙都45户共62亩,洪坑287户共380亩。

  (2)连片开发。在土地返租后,镇政府通过公开对外招标,组织实施工程单位进行土地平整、分区土壤改良(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ⅱ区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ⅲ区花果生产区)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建设(修建3条南北走向,3条东西走向的机耕路)、沟渠建设(石砌灌排两用渠总长14900m)、喷灌管道铺设(总长3510m)、架设电线、田间林建设和大拱棚购置等。这样,土地经过连片开发后,改善了基础设施,基本符合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

  (3)招标发包。在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将2000亩的示范园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约1000亩;ⅱ区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约800亩;ⅲ区花果生产区,约200亩。由镇、村向当地群众招标经营,把握三个原则:①每亩租金必须高于与农民的返租租金;②要有一定规模(不能低于10亩,最好在20亩以上);③必须严格按照已划分的功能区域布局来安排种植品种。现在,整理好的300亩土地已经发包出去,共有5个经营大户承包,其中有本地的农户,也有芗城区其他村镇的农户。另外,芗城区的科技局、农林局、菜办等涉农单位也分别承包了一些土地,作为引进新品种的试验基地。

  从示范园区的操作的流程看,有一个步骤很关键,那就是对土地的连片开发,包括土地平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分区土壤改良。原来的田块呈梯田式排列,面积小且规格不一,肥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低,土地的市场价值很低。这样的土地,发包出去是没有一点意义的,因为它实现不了经济效益的飞跃。正是由于对土地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使得土地由“贫瘠”转为富有“含金量”,为提高土地的总产出效益提供了可能性,这样“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才能顺利实现。同时,对2000亩的土地进行功能区划分,便于统一管理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地布局农业生产,能够更好的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这是一个质的转变。

  在示范园区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它联系着农户和经营大户两头。政府在连片开发土地中所投入的大量资金,是农户或者一般经营大户所不能够做到的。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大家都知道,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中,唯有资本是最稀缺的。一般的农户和经营大户无法负担起土地平整、分区土壤改良的费用,而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全局设计,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如果跳过政府这个环节,由农户直接与经营大户签定土地流转协议,由于是双方自愿协商,则矛盾会较小,但是农户所获得的租金也会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生产效益相比来说较低,而且还会存在事后监督成本和经营大户短视行为的问题。如果发生纠纷,对于双方来说,诉讼的成本都要高于收益。由政府充当中介,农户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解除后顾之忧,而经营大户与政府交易,也会减少机会主义的行为。因此,由政府充当中介,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风险。并且政府可以用“返租”与“倒包”之间的价格差来补偿土地连片开发中的一部分费用。

  当然,由于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求土地连片,涉及到不少农户的承包地,政府如果要返租,就必须分别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如果有哪个农户不愿意转让自己的土地,还必须与之交涉,这样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交易成本很大。但是,如果政府返租的价格较高(如目前的600元/亩),在利益机制的推动下,多数农户还是很主动的与政府达成土地流转协议。

  当前大多数有关土地流转的文章一般都是介绍土地流转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农业的有利之处,或者分析土地流转的成因与机制,在涉及政府时,一般也是强调政府作为“局外人”的作用。本文则想通过埔里大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案例,分析政府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之一,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上一篇:隆平高科: 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关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下一篇:农业物联网的智能产品有哪些?